1、低层住宅:是指1-3层的住宅,现在一般指独立别墅和联排别墅(1-4层)。
2、多层住宅:是指4-6层的住宅,也可认为是不带电梯的住宅,有些地方1-7层也可不带电梯。
3、高层住宅:是指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,包括小高层、高层(细分)和超高层三种市面上最常见的住宅。
一般采用低层的大都用于大户型或环境条件较高的所谓“别墅”型住宅,包括联排住宅,由于其人均居住建筑面积比较大,占用土地多,甚至每户可做到“顶天立地”,拥有较为优越的环境条件,售价也往往是各种住宅类型中最高的。显然,以上各因素就决定了其不可能大量建造。
A:多层住宅各楼层优缺点比较
楼层 |
优点 |
缺点 |
一楼 |
价格便宜,进出方便,适合行走不便人士,有的还带小花园 |
光线差、潮湿、蚊虫多、防盗系数低 |
二楼 |
价格较便宜,进出也方便 |
采光较差、蚊虫较多 |
三楼 |
高度适中,上下楼也不会吃力,采光较好 |
价格较高 |
四楼 |
采光好,视野较广 |
价格高,如使用水箱供水(如水箱不干净,水质受影响) |
五楼 |
采光好,视野广,价格适中 |
如使用水箱供水,上下楼较吃力;水质可能受影响 |
顶楼 |
视野开阔,采光好,蚊虫少,风大,价格便宜 |
因太阳直射导致室温较高;上下楼吃力;使用水箱供水,水质受影响 |
多层住宅的优劣势,应从对比低层住宅和高层住宅的两个角度来看。
1
(一) 优势
1. 与低层住宅比,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;与高层住宅相比,工期短,工艺简单。
2. 不需要电梯、泵房等辅助设施,如供水,通过城市管网的压力就可解决。
3. 公共走道等公摊面积比例可以做得比较低,替消费者省了钱。
4. 结构设计成熟,建材无特殊要求,建筑构件可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,总体造价较低。目前市场上也有框架结构的现浇多层住宅。
5. 因为不用电梯,物业管理费低。
6. 多层住宅多为一梯二户,基本上不超过一梯四户,方正,且一般南北朝向户型较高层好布置。
7. 多层住宅的单价一般比低层和凡层的要低,有利于销售。
8. 有利于邻里的沟通,人口密度较低。
9. 中心城市和普通城市的中心由于土地紧张,多层的销售仍然十分有利。
10. 建安成本低,多层住宅每平方米的造价比高层住宅少400元左右。
(二) 劣势
1.底层和顶层在南方不好卖,因为南方春天潮湿,夏日又阳光暴晒,这两层住起来实在不舒适。
2.容易受躁音和蚊虫的侵扰。
3.老人孩子不容爬五、六层的楼梯。
4.对中心城市而言,实际上降低了土地的利用率,在中心城市和一般城市的中心都将被淘汰。
5.黏土砖禁用,砌体结构不能用在多层住宅里,而框架又造价高。
6.由于设计和建筑工艺定型,使 得多层在结构、建材、布局上难以创新,建筑立面风格呆板且缺乏变化。
7.只能看近景,不能望远景。
B:小高层住宅,简单地定义是指只带载人电梯但无消防电梯的层数在7-13层之间,一般是10-12层符合开发利润的住宅。小高层住宅的楼盘往往有一定的规模,栋数在四栋以上,位于交通便利的非市区核心区,地价适中,
面对的客户为城市的中等收入偏上人士,户型在二房一厅以上,总价适中偏
2
高,但整体环境和素质比一般的郊区盘及市区的二手房要好,是一次置业人士的首选。
1. 更加经济——楼层降低,减少电梯。主力户型减少,总价减少。细抠面积得房率较高。
2. 更加灵活——户型种类多,可灵活组合。
3. 更加舒适——楼高降低,围而不封,人有归宿感,也不压抑。加大总面宽,减少进深,一梯两三户,不因面积小而牺牲舒适性。
如果说板式小高层第一代产品考虑的是面积,那么第二代考虑舒适性则有了本质进步,而第三代产品在舒适性基础上,还更多地考虑了经济性、灵活性等更高更适用的人性化需求。
1. 减少公摊与运营成本,避免住户产生压抑感。
2. 主力户型减少,户型品种增多,适合性增强。
3. 户型可随需要组合,灵活性强。在住宅几十年甚至更长的使用寿命中,人的行为模式会变,家庭结构也会变,这就要求户型设计要为此留出发展空间,其实,这也是人性化设计 的重要内容。
4. 继续保持面宽大,进深小有优势,即使一居也不牺牲舒适性。专家认为,15米是板楼进深的上限,超过后整个户型采光效果就会受到影响。
5. 除全部明厕外,新增明餐厅。
6. 改善围合设计。